“四好农村路”带“活”了产业 更带“富”了村民

发布日期:2023-01-04 08:44 作者:滁州市交通运输局 来源:局规建科 阅读: 字体【  


“现在随着‘四好农村路’建设民生工程的推进,村里的路越来越好了,越修越通畅,泥泞小路修成宽敞大路,村民一出门就能走到干净、结实的水泥路上,心情也跟着舒畅了,宽了通行路,添了致富路,道路因民生工程带来的巨大改变。”卞天福说道。

我叫卞天福,是明光市抹山村一名村干部,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,亲眼目睹了农村道路从泥土路到砂石路再到水泥路的变化过程。在以前,晴天扬尘裹身,雨天泥巴糊脚,路面狭窄难行是许多人对农村路的印象,但是随着“四好农村路” 建设的不断推进,明光市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建设,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民生工程,有力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、管、养、运协调发展,不断提升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,公路通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,打造“畅、洁、优、美、安”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,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、四通八达,与周围碧绿的田野、蓝盈盈的小河水、漂亮的房屋相呼应,为乡村带来了人气、财气,构成一幅靓丽的新农村画卷,令人心旷神怡。同时,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完善,铺下的是路,连接的是心,通达的是富。有效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,生活、生产很方便,出行更加的便捷安全,是村民通向幸福生活的“致富路”。吸引外地客商纷纷来到明光市考察投资,给大家带来了巨大机遇,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伴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持续投入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,水电渠路网配套,科技装备服务跟进,各项农业补贴足额到位。许多有创业愿意的成功人士扎根农村发展事业的新农人越来越多,发挥资源优势,注重本土人才示范引领作用,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不断引导农民优化种植模式,打造出富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农业特色产业。

道路通,带动产业旺,才能乡村兴。我们村沁梦园家庭农场主蔡如云,流转土地200余亩,种植大棚草莓、羊角蜜、葡萄、蓝莓、冬桃等特色产业。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,还带动贫困村民共同致富,吸收10多位村民在农场劳作,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。同时,蔡如云还将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,扶持村民发展草莓、葡萄、羊角蜜等特色瓜果种植,带动农业产业持续优化和农民增收致富。还有我们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张广海,只见一排排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西红柿,有红有绿,或大或小,个个圆润饱满,长势喜人。张广海每茬种植的西红柿,结合土壤养分含量、生长规律、温度湿度等因素,适时进行科学管理,为西红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,有效保障品质和产量,长出来的西红柿个个都皮薄味浓、酸甜适中,一上市就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。像蔡如云、张广海一样愿意扎根农村发展事业的新农人越来越多,他们依托“四好农村路”带来的便利,消除了“销售难”的后顾之忧,不断提高农业特色产业专业化、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,正在用智慧和汗水进一步丰富农村田园色彩,已成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带头人,促进农业增效、村民增收,助推乡村振兴。

民生向着民心、民生依靠民力、民生造福人民,目前,明光市公路延绵不断,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道路通往各组各户,再也没有“被困在路”的担忧,更没有“泥泞难行”的窘境。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如春风般“吹平”了坑洼,也“吹醒”了乡村,更“吹鼓”了村民的钱袋子。我见证了“四好农村路”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,感受到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